中华医学会
地址: 中国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编: 100710
“第七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2015年4 月 23 至 26 日,第七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 论坛(简称峰会)在郑州顺利举办。本届峰会由《中华围产 医学杂志》编辑部主办,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协办?!吨?/span> 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 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三 附属医院崔世红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本次峰会共安排专题讲座 44 场,收到征文 400 余篇,遴选了其中 22 篇优秀论 文进行大会交流。本届峰会参会代表 1 400 余人,创历届峰会新高。现总结峰会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一、 专题讲座
1. 研究进展:本刊总编辑杨慧霞教授首先介绍了妊娠期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体及其子代的近、 远期均有明显影响,但目前关注仍不够。杨慧霞教授指出, 目前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主要包括动物模型研究、建 立临床诊疗管理与科研合作平台、建立妊娠合并糖尿病妇女 系统管理模式。研究的主要方向,一是宫内高血糖致母儿不 良结局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性研究,二是妊娠合并糖尿病 相关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及血清学标记物的筛选,三是妊娠 合并糖尿病相关的胎儿异常分子机制探讨与临床干预。
2. 规范诊治:本刊副总编辑、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 儿童医院封志纯教授介绍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规范诊治。 封教授指出,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氧 的使用,以及合理诊疗减少病情波动。其防治应以新生儿科 医生为主导,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基地,以眼科医生为 支撑,以转运网络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治疗中心。另外, 需要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远期问题,如斜视、弱视、近 远视、致盲,儿童的智力、心理发育,以及相关的社会、家 庭问题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的讲座题 目为“‘选择性’在产科的使用和滥用”。漆教授介绍了宫 颈环扎术、剖宫产、引产和会阴切开术等几个产科临床经常 出现“选择性”的场景,并指出,为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应规范使用“选择性”这一术语,遵循规范和指南的要求。
本刊副总编辑、北京协和医院边旭明教授从技术基础、 国外指南、我国政策法规入手,介绍了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的适用范围、临床服务流程及临床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本刊副总编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朴梅花教授介绍了防治重 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2014 版专家共识。这一共识规范 了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使诊断与干预标准统一,并提 出了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内容。朴教授指出,要重视高胆红 素血症的预防,包括充足喂养、出生后监测、出院后随访和 适时干预,并应建立基于我国数据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 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介绍了“胎盘植 入诊治指南(草案)”。陈教授指出,胎盘植入是导致产后 出血、早产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娩前 诊断可以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指征选择保守治疗方 法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该 指南将于近期在本刊刊出,敬请关注。
3. 机制研究:本刊副总编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李笑天教授介绍了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 目前关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有遗传/ 环境、胎 盘和母体循环三个方面,及几个相关的推论。中国科学院动 物研究所的王雁玲教授在题为“影响母儿健康的胎盘相关疾 病—关于病因学研究的思考”的讲座中,介绍了胎盘发育 与母儿健康以及子痫前期病因学研究的思考,并介绍了当前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在规范化临床资源库建设的基 础上,对妊娠疾病进行临床分型和遗传分型;从妊娠生理关 键环节的调控角度阐释妊娠疾病的发病机制;妊娠疾病的早 期预测和诊治综合策略以及妊娠疾病的新型体内外模型研究 等。来自该研究所的王海滨教授则从胚胎植入和胎盘发育方 面介绍了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分子机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的徐智策教授指出,目前研究表明,乙酰胆碱可在其他收 缩剂,如5- 羟色胺或前列腺素E2 等的刺激下进一步升高脐 血管张力,乙酰胆碱对脐血管特异收缩具有普遍性,并介绍 了其主要机制。
4. 产科出血:产科出血一直是产科的热点话题。本刊副 总编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介绍了非 产道裂伤性产后出血的二线处理。胡教授指出,止血囊可减 少开腹手术止血的需要,可避免部分患者子宫切除,可暂时 止血,对转诊中心来说,为手术准备、纠正凝血障碍赢得时 间;对基层医院来说,可减少患者转诊过程中的出血。球囊 的止血成功率和手术干预相近。止血囊已被国际多个产后出 血指南所推荐。胡教授还介绍了该院自制的宫腔压迫球囊, 以及球囊的使用要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介绍了产后出血液体复苏的相关问题,并指出,要把握复苏最初的 “黄金一小时”,强调成分输血,液体复苏监测时要注意生 命体征和循环情况。通过液体复苏,维持心脏功能、血容量、 血红蛋白浓度、内环境稳定以及凝血功能正常,保证最大限 度的组织氧供。
本次大会还专门安排了“产科出血”分会场。在分会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范玲教授讲授了产后出血的 综合管理。范玲教授指出,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原则为 “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尽量保留生育能力”。 一旦保守治疗失败,应果断、及时切除子宫。充分的术前准 备、积极的术中止血、及时输血输液、团队紧密协作和良好 的沟通技巧是产后出血救治的重要环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张卫社教授指出,多种止血方法及器械联合使用,尤其是简 单的止血技术和器械便于一线医师、助产士熟练掌握,可以 快速止血、减少出血,达到保留子宫、?;ぢ殉埠痛固濉⒈?/span> 护患者生命和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 产科医院贺晶教授指出,早期识别羊水栓塞的要点,包括关 注诱因、早期识别、联想胎儿问题、快速正确的临床思维、 快速反应和正确用药。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先兰教授介 绍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并指出,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精确诊断、充分评估手术难度,充分与患者沟通,备足 血液制品,建立静脉通道;术中止血措施可选择髂内动脉或 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根据情况选择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程国梅教授介绍了血管前置的临床特 点以及妊娠期前置血管的处置措施。
5. 围产期营养管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刘兴会 教授介绍了围妊娠期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刘教 授指出,目前我国孕妇妊娠期增重过多。围妊娠期体重与妊 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除肥胖妇女外,正常结局孕妇的 妊娠期增重模式具有规律性;妊娠期体重指数增长过多是低 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ひ蛩?,同时是妊娠期糖尿病和巨 大儿的危险因素;妊娠前较大的体重指数是巨大儿、妊娠期 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窦攀教授指出,确 定总能量是制订孕妇营养方案的基础,并结合居民营养素参 考摄入量和妊娠期糖尿病指南讲解了制订妊娠期能量摄入的 方法。
6. 胎儿医学和产前诊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瑜教授介 绍了胎儿先天性肺部疾病,如先天性肺囊腺瘤、支气管肺隔 离症和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诊断、干预手段,包括妊娠期和新 生儿处理,以及预后评估的原则和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安贞医院的何怡华教授在题为“胎儿心脏病检查的常见 ‘陷阱’”的讲座中指出,胎儿心脏超声是目前胎儿心脏疾 病唯一有效的产前诊断手段,但在诊断过程中会有诸多“陷 阱”或“困境”值得探讨和关注。何教授结合大量图像资料, 介绍了一些诊断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北京妇幼保健院刘 凯波教授介绍了北京产前筛查及诊断的管理及成效。通过出 台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及技术规范,组织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及考核,建立筛查与诊断的转会诊网络,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和 持续的质量控制,在产前筛查及诊断的管理方面取得了较明 显的效果。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35~38 岁人群的妊娠早 中期联合筛查,以及推动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工作。
7. 窒息复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叶鸿瑁教授根据最新指 南介绍了新生儿复苏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复苏中给氧、关 于胸外按压的新要求、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以及肾 上腺素的应用问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周伟教授介绍 了新生儿复苏及复苏后药物治疗的现状与争议,包括复苏时 是否要使用碳酸氢钠,是否需要和如何使用肾上腺素,使用 晶体液还是胶体液,是否要快速扩容,如何合理使用葡萄糖 以及新生儿脑水肿是否需要使用脱水剂等。
8. 围产期感染: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周乙华教 授在讲座中指出,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 疹病毒筛查的关键是确定感染类型。原发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较严重,再激活感染/ 再感染对胎儿的影响较轻。筛查时, 应同时检测IgG 和 IgM,并注意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余加林教授介绍了新生儿早发 B 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防治。余 加林教授介绍了GBS 感染的流行病学、高危因素、临床表 现和早期识别、治疗和预防、产时抗生素预防后的新生儿管 理,并展望了预防 GBS 感染的策略。
9. 胎儿和新生儿脑?。罕本┐笱У谝灰皆褐艽岳纸淌谠?/span> 题为“新生儿脑病”的讲座中,介绍了“新生儿脑病”的由 来、新生儿脑病的病因及其诊断程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 八一儿童医院刘敬教授介绍了生长受限胎儿脑损害及产前干 预。刘敬教授指出,生长受限可严重影响胎儿脑发育。产前 补充?;撬峥赏ü嘀滞揪洞俳な芟尢ザ苑⒂?。牛磺 酸是胎儿- 新生儿脑发育的必需氨基酸,可直接应用于临床。 今后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0.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超 教授的讲座题为“超早产儿救治的态度——关于早产儿胎龄 下限的思考”。陈超教授在讲座中建议,为与国际接轨,应 修改我国早产儿胎龄下限为≥24周,同时应考虑高危因素, 如缺氧程度、颅内出血程度等。要更加重视对胎龄 25~27 周 早产儿的抢救,积累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技术水平。复旦大 学附属儿科医院曹云教授介绍了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的预后。早产儿的预后分为近期(存活、早产儿并发症)和 远期预后(后遗症、行为问题、教育问题和生存质量等)。 曹云教授指出,早产儿救治的目标包括提高存活率,降低严 重并发症发生率。要关注近期和远期预后,重视随访和早期 干预?;锌萍即笱Ц绞敉靡皆撼A⑽慕淌诮樯芰嗽绮?/span> 氧疗的策略。常立文教授指出,目前早产儿安全目标脉搏氧 饱和度范围仍存在争议。临床进行氧疗时,要充分考虑针对 早产儿不同时期设定不同的脉搏氧饱和度范围。在各个时期 均应避免低氧血症导致的慢性组织、器官缺氧损伤,同时应 避免高氧血症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要严格掌握氧疗指征,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低ㄆρ细裾莆罩刚?,持续时间尽可能短。凡接受氧疗,且符合眼科筛查 标准的早产儿,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以早期发现 和治疗。
11. 机械通气的相关问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 医院周晓光教授介绍了新生儿肺出血的综合治疗。周教授在 讲座中指出,肺出血的治疗必须针对以下 5 个环节:针对气 体交换障碍的抗内休克治疗、针对失血性低容量性休克的扩 容和抗休克治疗、针对内皮素 -1 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的降低 肺动脉压治疗、针对导致肺出血的有害因素的抗炎症反应治 疗,以及针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治疗。上海市第一 妇婴保健院贲晓明教授介绍了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践,包括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母乳喂养、母乳储存、促进泌乳、初 乳用于口腔护理和微量经口喂养、非营养性/ 营养性吸吮等。
12. 其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郑军教授介绍了妊娠 期高血糖暴露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及处理策略。郑军教授 指出,目前我国制订了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指南,提出了系统 化管理模式与流程。建议制订基于我国人群的糖尿病母亲婴 儿管理指南,包括管理模式与具体措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 念医院张建平教授介绍了复发性流产诊治的若干问题。张建 平教授指出,早期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需要全面排查,综 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孕妇要按照高危妊娠管理,建议在妊娠 38~39 周终止妊娠。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王谢桐教授介绍 了非标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王谢桐教授指出, 抗磷脂综合征可能是许多复发性流产和胎盘介导的妊娠晚期 并发症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非标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 妊娠期抗凝治疗应个体化处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崔世 红教授在题为“再妊娠风险”的讲座中指出,再妊娠时需要 注意年龄、既往病史、既往孕产史、手术史等,做好保健预 防,保障母儿安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时春艳教授讲授了胎 膜早破的规范化处理。时教授指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临床 常见问题,主要危害是母儿感染和早产。≥35 周未足月胎 膜早破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34~34+6 周应根据当地医疗情 况和母胎状况及知情原则选择引产或期待。28~33+6 周无保 胎禁忌者则期待保胎。24~27+6 周应评估风险,权衡利弊、 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期待还是放弃胎儿引产。< 24 周者 应考虑引产。建议有条件者胎儿娩出后胎盘送病理检查。云 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李利教授介绍了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 减退症诊断的相关问题。
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
本次峰会特别邀请了美国德克萨斯贝勒医学院的 Van den Veyver 教授和日本大阪大学妇产科系远藤诚之 (Masayuki Endo)教授分别进行了2 场讲座。Van den Veyver 教授在题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产前诊断和遗传 咨询”的讲座中,介绍了多学科联合的诊断和管理模式、遗 传评估的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脉络 丛囊肿、神经管缺陷、胼胝体未发育和发育不全、脑积水、前脑无裂畸形、皮质发育畸形、无脑回征等。在题为“新技 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的讲座中,Van den Veyver 教授探 讨了几个问题:在非介入性产前诊断时代,超声检查颈项透 明层厚度和妊娠早期血清学标记物检测是否仍有意义?如果 孕妇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给予核型分析或与染色体微阵列 分析同时进行?对于产前基因诊断是否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 间? Van den Veyver 教授同时探讨了一些实践和伦理相关 问题,对未来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远藤诚之教授在题为“产时宫外治疗”的讲座中指出, 产时宫外治疗不是剖宫产,应保持子宫容积以维持子宫胎盘 循环。产时宫外治疗可以为多种操作争取时间,将紧急情况 转变为可控制的状态。在题为“宫内胎儿基因治疗”的讲座 中,远藤教授指出,子宫内基因治疗的优势在于,在出现不 可逆损伤之前对疾病进行治疗,可避免免疫反应;许多干细 胞可用作靶细胞,可降低载体数量。宫内基因治疗是很有前 景的,但基因转运的技术壁垒有待解决,需要继续研究以明 确生物学机制,应用于临床前的证据需要进一步完善,且此 技术的社会学、伦理学相关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锵锵六人行”
“锵锵六人行”一直是历次峰会的热门环节。本届峰会 的这一环节由封志纯教授和王谢桐教授主持。朴梅花教授、 漆洪波教授、曹云教授、崔世红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 院许雅娟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秀永教授就新产程 图产程时限对母儿的影响以及GBS感染的围产结局等问题 展开交流。
四、 编委会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 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本刊编委66 人参加了会议。杨慧霞 总编辑做工作报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陈浩元 编审就“怎样做好一名编委”的主题做了讲座。与会编委就 杂志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讨。
五、影响力
本届峰会参会人数为历届峰会的最高水平,会议规模不 断扩大,会议现?。òㄖ骰岢『妥ヌ┦贾毡?/span> 出血分会场还有不少代表席地而坐。讲座结束后,很多代表 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讲课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峰会继续坚持支持西部、支持基层的理念,对西部 地区和来自当地基层单位的代表提供了多种优惠便利,以鼓 励基层、偏远地区医生参会,学习更多知识,为提高母婴健 康服务。峰会将继续坚持“紧跟学术前沿、突出围产特色、 惠及当地、打造品牌”的理念,为助力围产医学发展、促进 母儿健康不断努力!
“第八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将于2016 年 4 月 举行,期待再次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