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快餐不限次的地方-24小时空降全国约一对一游客登入,附近学生100元4小时电话号码,附近100元一次去她家玩

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教育

新生儿复苏领域的进展与动态

发布时间: 2025-07-23 16:00:21 浏览次数: 52来源:

摘要

新生儿复苏特指新生儿从宫内向宫外转变阶段的生命支持。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中的新生儿生命支持工作组,不断展示新生儿复苏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新生儿复苏指南;《按乌斯坦因模式报告新生儿复苏的推荐指南》使新生儿复苏信息的收集、报告更加标准化,有助于用于科学研究、质量改进及促进复苏指南的完善。新生儿全球复苏联盟的成立及后续即将发表的“十项策略”,旨在促进新生儿复苏的有效实施并提高全球范围医疗机构内新生儿复苏效果。


复苏通常指心肺复苏,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与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呼吸与循环,避免造成其他器官系统损伤。由于需要复苏的新生儿情况各异,其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及预后各不相同,因此,新生儿复苏特指新生儿从宫内向宫外转变阶段的生命支持。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ILCOR)中的新生儿生命支持(neonatal life support,NLS)工作组是专门针对新生儿复苏开展工作的组织。

约10%的新生儿生后需要帮助与复苏才能完成宫内向宫外的过渡。随着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开展,新生儿复苏理论不断发展,NLS工作组每5年更新一次新生儿复苏指南,2020年为最后更新版1]。在随后5年期间,NLS工作组仍然不断跟进新生儿复苏领域的研究进展,不断有系统综述完成。2023年针对不同情况下脐带结扎策略、新生儿出生后正压通气设备及正压通气界面的选择进行了指南更新2],2024年发表了针对新生儿复苏新的系统综述,内容涵盖早产儿出生时脐带结扎(NLS 5051:SysRev)、非治疗目的低体温患儿复温速率对预后的影响(NLS 5700:SysRev),以及资源有限地区的亚低温治疗(NLS 5701:SysRev)3]。目前已经完成并在线征求意见的系统综述还包括:新生儿气管插管使用传统喉镜与可视喉镜的比较(NLS 5351:TF SR),出生时需要呼吸支持的新生儿脑部近红外监测(NLS 5362:TF SR),以及出生胎龄35周以下早产儿初始复苏用氧浓度(NLS 5400:TF SR)。

复苏成功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是医学科学发展、实施有效复苏培训和实际工作中落实复苏操作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乌斯坦因公式(Utstein formula)显示,复苏存活率=医学科学×有效培训×具体实施。此公式对涉及上述三要素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整合,其中,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复苏培训确保这些技术能够被正确应用,低剂量(指每次培训仅包括或强化部分内容)、高频率培训和模拟培训是提高复苏技能的有效方法;将医学科学和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复苏行动并落实到日常工作,是确保科学理论和教育成果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关键4]

不断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和存活率,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乌斯坦因模式(Utstein Style)是一种标准化报告各类复苏及其结果的框架,最早于1990年由国际复苏学界提出4]。其名称来源于首次提出该模式的会议地点,挪威的Utstein Abbey。乌斯坦因模式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定义和报告模式,提高复苏研究的可比性和科学性,以推动全球合作,从而提高救治水平,促进相关复苏领域的学术进展。但也需注意其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受到数据收集资源条件、数据收集能力、抢救工作是否准确记录的制约,严格的定义和格式可能限制其在某些特定研究中的应用,结局判定的主观性亦会影响结果。

采用乌斯坦因模式收集数据、促进质量改进也适用于新生儿复苏。与成人心跳骤停相比,新生儿复苏的场景更为复杂。2023年,ILCOR-NLS乌斯坦因模式工作小组组织专家撰写了《按乌斯坦因模式报告新生儿复苏的推荐指南》,并以ILCOR声明的形式发表[5]。该指南将新生儿复苏定义为启动正压通气(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PPV),PPV指征为在出生现场,新生儿因为呼吸暂?;蚝粑蛔闫舳疨PV、心率<100次/min启动PPV、心率<60次/min且PPV无效需胸外按压、心音或脉搏消失需胸外按压。指南描述了7项需要登记的信息,每项分为核心信息和补充信息(具体见本卷学术动态栏目),使新生儿复苏信息收集更加标准化,便于研究、质量改进及促进复苏指南的完善。借鉴乌斯坦因模式,我国新生儿科医生也开始了相关研究,如2024年发表了深圳5家医院开展的前瞻性、多中心、开放、观察性队列研究,计划于2024年1月至2026年12月在线登记至少1 500名出生时需要PPV复苏的新生儿,以探讨深圳新生儿复苏的实施和管理、危险因素和结局[6]。2015年成立的全球复苏联盟(Global Resuscitation Alliance,GRA),与ILCOR共同致力于提升复苏能力与水平,两个组织的人员有交叉,但GRA更加注重于实践推广、培训、复苏效果评估及质量改进。GRA最初关注成人院外心跳骤停,通过制定“十项策略”(Ten Steps),使复苏和救治效果显著提升。此方法被各复苏领域广泛推广与借鉴,包括院内心跳骤停[7]、儿童高级生命支持[8]等,甚至延伸至兽医和外太空虚拟复苏等领域。

借鉴成人心肺复苏质量提升策略,2024年成立了全球复苏联盟-新生儿联盟(Neonatal-GRA,N-GRA),并于同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乌斯坦因模式的会址——挪威的Utstein Abbey召开了首次N-GRA会议?;嵋榻杓渌橹贫ā笆畈呗浴钡墓ぷ髂J?,首先提出问题并整合出新生儿复苏领域的“十项策略”,随后分组讨论、头脑风暴,专家轮转不同“策略”组,对每项策略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最终拟定了改进和提高新生儿复苏的“十项策略”,具体包括:①实施有效的复苏培训系统;②确保人员和设备就绪;③识别高危妊娠及避免围产期危险因素;④确保每个出生的新生儿都能获得帮助;⑤按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⑥提供基于指南的复苏后护理;⑦新生儿复苏过程中数据收集;⑧提高复苏质量;⑨对家长提供支持,并考虑家庭的福祉;⑩不断追求卓越。目前,专家组正在就上述“十项策略”撰写文稿。

相信随着国内外新生儿复苏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开展,新生儿复苏理论及实践操作指南的不断完善,复苏质量的不断改进和落实,更加高效的新生儿复苏培训,规范的新生儿复苏病例登记注册,不断加强产儿科合作,以及各学术机构、团体及所有参与新生儿早期保健人员的共同努力,新生儿复苏质量一定会不断提升,新生儿的安全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引用本文

冯琪. 新生儿复苏领域的进展与动态[J].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25,40(06):321-322.DOI:10.3760/cma.j.cn101451-20250213-00037.